【瑞科翻译公司推荐】由《休战》事件引发的翻译质量差的思考_瑞科翻译公司
1
2
3
4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公司团队
网站公告
翻译资讯
专业词汇
行业规范
质量保证
合作流程
隐私保密
实习基地
常见问题
公司信息
组织结构
服务流程
人才招聘
联系信息
  翻译语种(笔译)
  英语翻译  德语翻译
  日语翻译  法语翻译
  韩语翻译  俄语翻译
  英语口译  德语口译
  日语口译  法语口译
  韩语口译  俄语口译
  泰语翻译  越南语翻译
  意大利翻译  西班牙翻译
  葡萄牙翻译  印度语翻译
  马来语翻译  波斯语翻译
  冰岛语翻译  老挝语翻译
  丹麦语翻译  瑞典语翻译
  荷兰语翻译  藏族语翻译
  挪威语翻译  蒙古语翻译
  拉丁语翻译  捷克语翻译
  缅甸语翻译  印尼语翻译
  希腊语翻译  匈牙利语翻译
  波兰语翻译   乌克兰语翻译
  芬兰语翻译  土耳其语翻译
更多翻译语种
     首页 >>  关于我们>>  翻译资讯
 


【瑞科翻译公司推荐】由《休战》事件引发的翻译质量差的思考

发布者:上海翻译公司     发布时间:2021-04-09

  最近豆瓣上读者评论《休战》译文质量的事,闹得沸沸扬扬。这是短时间内翻译再次引起全民关注。先是中美会谈中口译员的优异表现,这是好事。接着是这次笔译作品被认为是“机翻痕迹很重”,这是坏事。其实我倒希望坏事多出点,出多了大家就会重视起来,也许翻译的乱象就会有所改观,坏事变好事。

  《休战》这本书我没看过,仅看过寥寥几张截图,比较韩烨和机器翻译的结果,不是很全面,无法知晓质量是否真的那般低劣。但是作为译者,同时也是翻译老师,我想读者评论无论好坏,都很正常,萝卜白菜各喜各爱嘛。只是随后各方操作有些出人意料,不过那不是我关心的。

  作为一个译者,我要说的是翻译质量的事。有人说,没有翻译过几百万字,你就没资格来谈翻译。从这一点来看,我貌似是够格的。


  翻译质量之差,究竟是谁之过?

  一般都会认为是译者的错,看看网上好多文章,如题为《被翻译糟蹋的好书》就有好多好多篇帖子。

  首先明确一点,译者被怒怼一点都不冤。译者是译文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休战》译者韩烨的辩解真的好苍白无力。既然是一字一句用心翻译的,还会被认为“机翻痕迹很重”(如果属实的话),说明她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真的很弱。当然还有更多没脸辩驳的译者。另外,强调自己是“非科班出身”也不能为她解脱。其实是不是科班出身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染指这个行业前自己有没有去深入了解一下,你够不够格、有不有本事来做这件事情。若是你自己都认为自己不专业,那还来凑什么热闹?翻译真的是一个需要严格训练的严肃职业,不是学过几年外语就能驾驭得了的,甚至不是光(自认为)外语好就能胜任的。翻译界的门修斯、常凯申、昆仑三大世纪笑话就是明证,当然别忘了,当年新东方牛人翻译奥巴马胜选演说亦可博君一笑。也许有人会说,那严复、林纾、傅雷这些人都没学过翻译啊。想跟他们比,你也要够格啊,人家的文字功夫甩你无数条街有没有?译者需要很多素养,学界提出了很多翻译能力模型,此处就不赘述了,免得太过专业,吃瓜群众不愿意看了,那就无人点赞了。

  能力和水平之外,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能力再强,态度不端正,也是白搭。不用心,敷衍塞责,跳过一些环节,该去核查的不去核查,该通读修改润色的都省了,觉得这么点翻译费,付出更多不值得。嫌钱少你可以不接啊,接了就要用心,职业操守不能丢啊,毕竟翻译之事大也。

  但是翻译质量差,该挨板子的不应该只是译者一方。这是吃瓜群众所不了解的,也是我必须多费笔墨的。决定翻译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原文的质量、翻译的时间、预算、翻译团队的水平、项目流程、采取的技术手段、客户要求以及其他因素。这些都会影响交付的译文质量。

  原文质量差,那就garbage in garbage out(垃圾进去垃圾出来)。吃瓜群众可能会说,怎么可能啊。原文质量怎么会差,特别是图书。那只能说明你的见识太短。国内作者写的垃圾图书还少吗?同理啊,老外写的也不都是精品啊。我也遇到过,原文逻辑不清晰,文字不流畅的,也不少。还有信息错误的也非鲜见,拉丁文sic erat scriptum就是说“原文如此”,也就是说原文错了。至于非图书的原文,那就更不用说了,我就遇到过,我跟委托方bargain,你必须给我自由裁量的权力,哪些要翻,哪些删除,哪些改写,我说了算。但一般情况下,译者能做的很少,总不能八十块一千字,我还帮他改原文吧。这里,该挨板子的是翻译委托方。

  翻译的时间够不够。现在出版社拿到版权后,总希望尽可能快的同步出版。这并没有错,错就错在编辑还不熟悉现代翻译实务的方式和流程,不准人用机器翻译,还不准人协同翻译。原本要半小时煮好的饭,你五分钟就要求上桌,你不吃夹生饭谁吃?匆匆忙忙交稿,匆匆忙忙审校,匆匆忙忙付印出版,少了时间推敲、打磨、润色,文字能优美吗?(想想《乔布斯传》。)以前的译者十年磨一剑,现在你希望人家一年磨十剑。但人工翻译是有极限的,每天能翻译五千字,我就要膜拜你了。要提升交付速度,不用点技术手段行吗?

  翻译费多不多。一分钱一分货。买东西的时候,谁都知道,一百块钱肯定买不到一千块钱、一万块钱的东西。最近杭州有个人在网上花一百多块钱买了一个路易威登的小包,然后对媒体爆料说,买的这个包是假的。据说这个人还开着上百万的路虎。哥们,你买的时候难道不知道路易威登真货要几千块钱吗?一百块钱,想买个几千块钱的路易威登真品,可能吗?你能花买五菱面包车的钱,买一台路虎吗?出版社的编辑总是跟我抱怨说,现在好的译者难找。为什么难找,出版社、编辑没点数吗?八十块钱一千字,十几二十年没变了,以前翻一本书等于一年甚至两年的工资,现在比一个月工资还少吧?你员工的工资没涨吗?这点钱,你真只配看到这样的翻译质量,这样的译者。一味指责译者,公平吗?出版社,不该出来领板子么!

  质量、速度和开支是一个三角,需要达到很好的平衡。翻译的客户总是希望花最少的钱用最快的速度得到最高的质量。醒醒吧。不存在的。想要高质量,就得给足时间,给足翻译费。

  流程合不合理。流程不合理,品控就会出问题。比如翻译前有没有统一术语和专名的译名,如果没有,不管是一人翻译还是多人合作或者众包,后面要统一起来就难了。比如川王的财长Mnuchin,前面译成“努钦”,后面译成“姆努钦”,或者前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Priebus,一人译成“普里巴斯”,一人译成“普利巴斯”,再一人译成“普利布斯”。读者会一头雾水有没有?风格体例没有统一也会影响交付质量,一处译成“1949年10月1日”,另一处译成“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一处说"公里",一处说“千米”等等,不一而足。现代翻译实务分翻译、审校、签发三个阶段,无论你是一人分饰三角,还是三人分别负责三个阶段。这个流程就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翻译质量。还有质量保证环节,QA(quality assurance,质量保证),TQA(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翻译质量评估)有没有做?

  能否熟练使用技术手段。比如有没有记忆库(虽然一般图书翻译记忆库没啥大用,毕竟重复的或与其他书雷同的句子不多)、术语库?会不会信息挖掘?搜索引擎用什么?搜什么?怎么搜?搜几次?会不会用语料库核查用词的准确性、搭配的地道性?用不用校对工具?会不会图片和图表处理?文学翻译还好点,人文社科以及科技图书翻译不会这些,质量肯定大打折扣。因为你不是上帝,不可能全能全知啊。你需要这些技术手段来弥补先天之不足啊,也需要技术手段来帮你提升效率,提高单位时间产量啊。

  编辑难辞其咎。上面讲的都是译者方的责任,但译者交付后,稿子质量不高,那你编辑是干嘛的?你不会打回去?任由糟糕的译文一路通关,顺利付印,只能说编辑、编审、校对一方面责任心不强,另一方面恐怕语言文字水平跟这译者半斤八两,所以这锅不能全由译者一方来背。读者打译者板子的时候,编辑想撇得干干净净,可能吗?公平吗?译者是主犯,编辑是同谋,出版社是“买凶杀书”。高晗的帖子若是真的影响到了图书的销量和出版社的声誉,那也是活该啊(It serves them right.)。所以啊,以后谁再写《被翻译糟蹋的好书》,公平起见,得把题目改成《被译者、编辑和出版社糟蹋的好书》。以前的老编辑,都是在这行业浸淫多年,是真的文化人,练就了火眼金睛,改你的稿子大都能改得你心服口服。现如今编辑也不是一个吃香的行业,跟翻译这个行当一样,吸引不到最优秀的人才,虽然不能一棍子打死,但整体的水平无疑是下滑了的。这里不能说太多,大家自行脑补,否则以后没有编辑找我翻译了,我无所谓,孩子们就少了锻炼机会了……

  再说说机器翻译。这是个buzz word。一方面,无知的记者拼命吹嘘机器翻译多少牛,“机器翻译质量堪比真人”,“人工翻译行将下岗”,这些我懒得去批驳了。不过是博人眼球罢了。另一方面,翻译出了问题,又都归咎于机器翻译。它还真是一个任你打扮的小姑娘了?真的,别拿机器翻译当替罪羊,它只是个工具,连临时工都不是。我曾经见过出版社的编辑,在招募译者的时候明确要求不得使用机器翻译。似乎机器翻译有原罪。机器翻译说,我比窦娥还冤。我没叫你将机器翻译结果直接交付啊。用机器翻译处理一下,匆忙交稿,那质量肯定好不到哪里去。二十一世纪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发展迅猛,质量提升很大,但也还没达到无需人工干预直接交付的出版质量啊。现代翻译实务中,机器翻译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并不是唯一的流程。除非你只是要了解大意,并不要求达到出版质量。即便如此,你还是要进行译后编辑,至少修改一些明显错误,确保信息准确。就像我现在用讯飞语音输入一样,它也不是毫无错误,我还得改啊。

  用不用机器翻译,其实不是编辑需要关心的事情。就像你要我去一个目的地,去的方式并不是你要关心的,你要关心的是我按时安全到达。我可以走路,可以骑自行车,可以坐公交车,可以乘坐高铁,甚至飞机。但是不同出行方式效率是不一样的。再打个比方,你要很多布料,明明有设备先进的纺织厂可以快速交付,你却非得要人家用早已进入博物馆的老式织机。现在人工费可是很贵的。编辑同志,你是奥特曼么?再比如这篇文章的写作,你管我是用键盘一个字一个字输入,还是用讯飞语音输入,只要我把文字输入电脑就行了。

  还有一个非常奇葩的要求,即不接受老师带学生的翻译模式。我知道你们是怕了,遇到过老师只是挂个名,翻译都是学生干,最后直接交付,老师不做任何修改润色。但这不是这种模式的罪啊,是这些老师的罪。我采取这种模式给中信出版社翻译了几十本书了,没有问题啊。理发的时候,很多人都不喜欢让学徒来理。但是如果每个人都不给学徒机会,等这些师傅都死光光了,以后谁来给你理发、给你儿子孙子理发呢?

  所以啊,用不用机器翻译、采不采取老师带学生的翻译方式都不是决定翻译质量的因素。决定质量的是用了机器翻译后或者学生翻译后主译是不是改了,改得怎么样。人工智能时代还排斥机器翻译,你是穿越回了唐僧的时代么?你要明白,完全人工一句句翻译,质量也可能很差,一个人翻译也不见得比团队翻译质量高。你需要在意的是译者的能力和态度,而不是其做翻译的方式,前者才是翻译质量的关键。


      本文转自浙大译学馆


 

翻译
点击在线
瑞科上海翻译公司
电话:021-63760188
电邮:sh@locatran.co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裕德路126号氪空间大楼2128室
瑞科南京翻译公司
电话:025-83602926
025-83602369
电邮:info@locatran.com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红山路常发广场3号楼825-829室

瑞科翻译公司专注翻译20年,是一家专业的人工翻译公司,潜心打造优质翻译服务品牌!
©2004-2024 LocaTra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归瑞科(上海、南京)翻译公司所有        沪ICP备0901787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