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洞见

Our Insights

中国翻译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全体理事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2025-04-23

过去的 2024 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翻译事业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一年。中国翻译协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大局意识和使命担当,切实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凝心聚力、守正创新,采取一系列新举措积极培育行业竞争新优势、重塑行业发展新动能,为加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作出积极贡献。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报告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请各位理事审议。

一、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译介,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上展现新作为

过去一年,协会始终坚持把对外译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强化责任担当,团结引领行业力量,积极汇聚协作资源,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聚焦首要任务,全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著作翻译出版和重要思想对外译介。组织高水平专家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多语种翻译出版工作,截至目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翻译出版 42 个语种,成为国际社会读懂中国的“金钥匙”。完成《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的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版的对外出版发行,全力打造新时代领袖著作翻译出版典范,进一步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效能。

二是强化使命担当,积极承担重大翻译任务。组织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进展与展望》《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报告(2024)》等重要典籍和文件的多语种翻译任务,为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中欧人才论坛等重要国际论坛会议承担口笔译任务。从中华学术外译到服务重大国际性论坛和赛事活动,协会单位会员以高质量的翻译和语言服务赋能国际传播,助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三是加强重要表述外译规范化建设,助力构建阐释中国实践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依托中译外研讨会商机制,逐步完善中国话语外译常态化发布机制。2024 年召开首届中译葡、西、俄、德、韩语研讨会,权威发布 9 项研讨成果,覆盖英、法、日、阿、葡、西、俄、德、韩语等 9 个主要语种,有力提升了重要表述外译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开展重要词汇翻译专题研讨会商,并向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宣传部等部门报送研究成果,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二、建强高层次翻译人才方阵,扎实推进国家翻译能力建设

中国译协立足翻译行业发展新形势、新需求,聚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政、产、学、研、用联合建立高层次翻译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推动翻译专业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加快整合国内外多语种、多领域高层次翻译人才资源,推动高层次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全国多语种翻译人才库入库专家近 6000 人,覆盖英、法、俄、德、西等通用语种和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达 50 种,涵盖党政文献、外交外事、法律、医学、科技等多个领域,为研究翻译领域重大问题、承担国家重大翻译任务、服务国家主场外交和央地国际传播工作等提供精准人才支撑。

二是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健全高层次翻译人才培养体系。与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紧密配合,加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师资建设。在宁夏、新疆、河南、浙江等地组织开办 8 期研修班,吸引全国 500 余名翻译专业教师参训。结合地方外事外宣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以外事翻译与国际传播为主题,策划举办外事翻译与国际传播主题相关培训,助力地方外事外宣单位进一步提高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力。

三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打造协同育才新模式。与全国翻译教指委联合开展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认证工作。全年通过认证的实习基地共 257 个,申报高校 131 所,参与共建基地的企事业单位和国际组织 72 家。牵头编制《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评估规范》和《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行业兼职导师基本要求》2 部团体标准,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规范化建设,促进产教融合,创新推动翻译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完善行业标准化建设机制,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标准化工作是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译协不断完善标准化建设机制,推动制定翻译行业标准规范,定期发布权威行业报告,以认证促进标准宣贯实施,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维护行业健康生态。

一是加强翻译行业标准化体系布局,为行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为完善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垂直领域标准体系,协会面向 18 个分支机构公开征集标准立项意见,组织编制了《中国文化遗产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本地化业务 术语》等 5 部团体标准。组织开展 2024 中国及全球翻译行业发展报告编制工作,结合行业发展状况以及人工智能翻译技术最新发展趋势,面向全行业开展调研。以上标准规范和报告将在明天的年会开幕式上正式发布。

二是积极推动翻译服务认证工作,赋能行业企业发展。持续完善翻译服务认证体系,加大对优秀翻译机构的支持与宣传,举办翻译服务认证研修班,不断提高业界对语言服务机构资质水平认证的参与度和认可度,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过去一年,近 20 家企业通过翻译服务认证,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四、强化品牌牵引,为翻译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通过打造行业性、专业性、高水平的品牌活动、品牌赛事等,提升翻译行业自身发展动能和国内外影响力。

一是策划人工智能与翻译技术主题活动,推动技术赋能翻译业务。举办第二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来自近 400 所高校、机构、企业的约 3000 名翻译技术爱好者和学习者参赛,进一步提升翻译技术应用能力。策划“国际传播与翻译技术素养提升百校行”活动,创新国际传播与翻译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助力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举办“人工智能赋能翻译工作”研讨会和“DeepSeek 赋能翻译生态”直播等活动,助力翻译从业者和学习者提升技术素养。

二是持续打造有影响力的翻译赛事品牌,提升翻译人才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组织开展第三十六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等系列活动,设立 10 个语种的双向互译,20 个汉外互译竞赛项目,提交有效参赛译文超 3 万份,创历史新高。组织开展第十三届全国口译大赛,吸引国内外 527 所高校的学生参赛,大赛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三是创新品牌建设路径,提升中国译界国际影响力。举办 5 期“翻译中国·拥抱世界”系列直播活动,涵盖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意大利语、荷兰语等语种。其中,以“9·30 国际翻译日”与“世界荷兰语周”为契机举办的“翻译中国·拥抱世界”——2024 年国际翻译日荷兰语专场活动,直播突破 15 万人次浏览量,活动推文获国际译联欧洲中心、拉美中心等官方账号点赞,并得到国际译联会员通讯《译讯》的关注和报道,面向全球展示了中国译界风采。

五、探索行业协同发展新范式,完善与分支机构及地方译协的联动机制

积极探索各领域、各地区翻译事业协同共进新模式,合力构建多方资源整合、多维能力共建的行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依托分支机构精耕深拓垂直领域,绘就翻译行业多元发展新图景。组织召开分支机构秘书长工作会议,指导支持各分支机构开展工作。协会 18 个分支机构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积极策划组织各专业领域活动,举办语言服务创新发展国际(厦门)论坛、数智时代翻译技术融合创新研讨会、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第三届警务英语大赛、全国口译大会暨学术研讨会、“时珍杯”全国中医药翻译大赛等活动,共促翻译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充分发挥优秀分支机构引领和示范作用,激发分支机构工作活力,今年 3 月,协会秘书处组织开展了年度优秀分支机构评选工作,在明天的年会开幕式上将举办表彰仪式。

二是深化协同联动,赋能地方翻译事业发展。高度重视与地方译协的联系,组织召开全国翻译协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不断完善与地方译协的常态化沟通和联动机制。各地方译协举办京津冀翻译协会协同发展学术论坛、第十一届“海伦·斯诺”翻译大赛、第五届辽宁省翻译大赛、海南国际语言服务产业与人才发展论坛等活动,推动地方翻译事业发展。

六、深化对外交流,着力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作为中国翻译领域代表机构,中国翻译协会积极参与翻译领域对外交流,对外展示中国翻译界形象。

一是深度参与国际翻译界事务,助力全球翻译行业繁荣发展。推动成立国际译联亚洲中心,中国译协代表全票当选国际译联亚洲中心首任主席,实现中国译界国际交流工作的重大突破。参与第十一届亚太翻译论坛、第二十三届世界翻译大会相关工作。积极助推国内资深翻译家和优秀翻译人才亮相国际舞台,参加翻译技术、口译、标准化等国际翻译重点领域工作。提名专家入围 2025 国际译联系列奖项评选,为加强国际译界的交流合作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二是广泛拓展国际人脉资源,加强与国际翻译界的交流对话。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不断扩大中国译界国际朋友圈。在中马建交 50 周年之际,接待马来西亚翻译与创作协会代表团并展开深入交流。今年 3 月,中国译协代表团赴斯洛文尼亚参加国际译联理事会会议和国际翻译论坛,与斯洛文尼亚法庭及法律翻译协会等外国翻译协会进行友好对话,中国翻译界的国际交往“朋友圈”越来越大。

七、认真贯彻协会宗旨,多措并举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积极联系会员、服务会员、发展会员,规范自身管理、提升发展能力。

一是以评促建,强化自身建设。协会秘书处于去年 4 月申报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密切协同配合开展评估工作,以评促建,加强规范化水平。去年 12 月,中国译协获评 4A 级全国性社会团体,在规范化建设、专业化服务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获高度认可,实现协会发展新突破。

二是持续优化会员结构,扩充多语种高水平翻译人才库。协会新吸纳单位会员近 150 家,单位会员总数超过 1870 家,新吸纳个人会员超 2000 人,其中新入会的专家会员数量同比增长 54%,个人会员总数突破 12600 人,涵盖近 50 个语种,有力支撑行业多语种高水平翻译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聚焦会员需求,不断优化服务体系。去年 10 月,协会官网和会员系统焕新上线,通过举办线上线下多形式多主题会员专属活动,与会员的沟通机制更加完善。开展个人会员、单位会员专项调研,进一步改进会员服务,构建更加高效合理的会员服务体系。

四是加强融合传播,提升协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推动新媒体传播矩阵建设,开展多渠道多形态融合传播,协会各平台账号粉丝量近 20 万,其中微信视频号涨粉率超 160%。紧扣社会热点和从业者关注点精心设置议题,创新增设微信公众号专栏,不断提升传播影响力。

2024 年是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开展工作的第三年。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位理事的关注、参与和支持。我谨代表中国译协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文化环境更加多元,技术更迭更加迅速,翻译行业肩负的使命责任更加艰巨。着眼翻译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在明天的年会开幕式上,中国译协将正式推出“四译工程”——“译才工程”“译介工程”“译研工程”“译训工程”

“译才工程”旨在整合国内外翻译人才资源、创新翻译人才选用机制,建成多语种、多领域的高层次翻译专家队伍,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译介工程”旨在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策划发行一批书、刊、网络出版物和视频影音等多模态翻译产品,打造集翻译与传播于一体的立体化、创新型译介模式,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译介工程”新品牌;“译研工程”旨在探索建立翻译研究高端智库,促进翻译研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翻译技术合作与研发等机制创新,为加快构建更有效力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供全方位智力支持与平台保障;“译训工程”旨在构建产学研用合作培训机制,打造翻译培训品牌矩阵,为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提质增效夯实基础。

协会将依托“译才引领、译介传播、译研驱动、译训筑基”四位一体功能布局,以翻译人才梯队建设、译介品牌及渠道建设、翻译研究高端智库建设和翻译培训体系建设为支点部署工作,引领行业以更高水平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局。

2025 年,协会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宣介。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高质量高水平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著作等思想理论的对外译介工作。依托中国译协中译外研讨会商机制,持续拓展研讨语种和研讨范围,不断完善中国话语外译常态化发布机制,助力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二是建设高素质应用型翻译人才队伍,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依托“译才工程”,聘任全国多语种、多领域“译才工程”特聘专家,遴选一批翻译实践专家队伍,加快推动以翻译骨干、资深专家、行业领军人才为主的多层级翻译人才梯队建设。持续推进“译训工程”翻译培训品牌建设,建立健全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储备、集纳新机制,搭建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开展多语时政、法律、医学、翻译技术等垂直领域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研修活动,打造全行业顶尖培训师资库和示范性联合培训基地。加强与全国翻译教指委以及学界、业界的协作联动,规范开展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认证及考核评估工作,探索翻译专业产教融合新模式,合力推动翻译专业学位硕博研究生培养。

三是持续强化顶层设计,促进翻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依托“译研工程”推动翻译研究高端智库建设,通过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发布调研报告、制定行业标准、推荐规范译法,建立数据平台和示范案例库,为国家翻译事业发展与对外交流合作提供坚实的翻译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启动新一年度翻译行业发展报告调研编制工作,探索推出垂直领域年度报告。聚焦人工智能与翻译技术发展主题,发布相关蓝皮书和研究报告。持续完善翻译领域标准内容和体系,建立完善标准制定修订及发布机制。继续做好翻译服务认证工作,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业自律公约,助力翻译和语言服务行业生态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四是厚植品牌优势,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地域/民族特色文化、现当代中国发展成果等主题,策划推出一批书刊和数字出版物,探索纪录片、人物访谈、短视频等长短片结合的多模态创译产品体系,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译介工程”新品牌。加强与分支机构、地方译协、其他行业社会组织等协同协作,推进创新交流和跨界合作。以行业发展需求和热点为导向,进一步办好协会品牌活动和赛事,将译协年会打造为行业旗舰交流合作平台。

五是持续提升中国译协和中国翻译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全面拓展国际交往“朋友圈”,深耕厚植国际传播人脉资源。在做好国际译联和国际译联亚洲中心相关工作的基础上,拓展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等国际翻译组织。依托“译才工程”,打通海内外翻译专家推荐聘任渠道,推荐更多中方专家深度参与国际翻译界重大事务,代表中国译界积极发声,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继续吸纳亚洲更多国家和地区的翻译组织加入国际译联亚洲中心,策划组织区域性国际活动,搭建高水平国际交流平台,提升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翻译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六是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以获评 4A 级全国性社会团体为契机,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升专业服务水平,积极拓展业务领域,以高水平服务赋能行业发展。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探索设立新分支机构,服务垂直领域翻译事业发展。办好理事会会议、分支机构秘书长工作会议和全国翻译协会秘书长工作会议等机制性会议,推动会议成果落地落实见行见效。不断改进会员服务体系,壮大会员队伍,优化会员体验。建好用好海内外多平台传播矩阵,常态化开展行业和会员调研,倾听会员心声,凝聚发展共识。发挥平台优势,协同政府部门、高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我国翻译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中国翻译协会将继续秉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会员的宗旨,强化创新、转型、发展联动,与广大会员、理事一道,合力凝塑翻译行业新质业态,以“翻译强国”助推文化强国建设,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来源:中国翻译协会